书海居 > 都市小说 > 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> 第179章 战衣和战鞋
    第179章 战衣和战鞋
    浦江日报社的其他几位编辑,却不这样认为。
    “走科幻的方向也不是不行,但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是本儿童科普书,我感觉选它不合适。”
    “说得就是,毕竟咱们报不是什么青少年读物。”
    “各位可别忘了,”吴主编提醒道:“早在上半年时,咱们报就刊登过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的几篇节选,反响还是很不错的。”
    眼见吴主编言之凿凿,其他编辑自然也不再坚持了。
    毕竟人家才是副刊部的当家人。
    “儿童科普小说?”直到这时,魏远行才回过味来: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另一篇小说就要慎重了……”
    80年代左右,纸媒的辉煌才刚刚起步。
    这一会,各大报刊都已经意识到了“副刊留客”的重要性。
    而表彰、汇报性刊登新闻的老习惯,却仍没有一丝变化。
    下班的时间早到了,但东方都市报的总编室里。
    除了江山,其余的三位全都围在了一块。
    “快翻页啊。”
    “我还没看完呢?”
    “江海同志,你一总编怎么看书这么慢?”
    “我又不像你们天天看那么多稿件,”江海辩解道:“再说,我看得多仔细。”
    “老蔡你别扯了。”荣斌急道:“丘道长究竟说了什么,我还没看清呢。”
    “都别扯了,”
    坐在最中间的江海,啪的一下把桌上的书死死按住,瞪着眼说道:
    “你俩都不用干活了?26路翻车的稿子呢?还不赶紧回去编?”
    “啊呀,差点把正事耽误了,”荣主编赶紧起身准备离开。
    转身看见江山后,又忍不住问道:“小江,你这射雕……”
    “射雕英雄传!”
    “对,《射雕英雄传》是上哪搞来的?也太好看了吧。”
    “好看吧?”
    “的确很吸引人,”还没舍得挪屁股的蔡文升,也是奇了怪了:“我就没见过几本像这样出色的小说。”
    江山得意洋洋的坐在沙发上:“这书可真不容易到手,还搭进去了两只猫头鹰。”
    他也不想想自己用两只猫头鹰,换回了一副猫头鹰、和一副鸟的事。
    “猫头鹰,”江海猛得想了起来:“就是去广-州的那次?”
    “对,就是那次,不过书却是最近才到手的。”
    主要给家里人截留了几日,不然早拿来报社了。
    “你们怎么看?”这一会,江海直奔主题:
    “我感觉,下一期的连载小说如果用《射雕英雄传》的话,咱们《东方都市报》的发行量,肯定还能拔高不少。”
    “这有什么好商量的,”荣斌举双手赞成:“就老蔡之前推荐的那几本,加一块也比不上。”
    “呵呵,”蔡文升自己也在笑:“就按咱们总编说得办,那……这《射雕英雄传》我就先拿回办公室了。”
    江海连忙阻止:“明天再拿也不迟。”
    “那可不行,我得先好好研究研究。”
    说完,蔡文升抱起桌上的书稿,转身就向外撤。
    路过江山时,还不忘递了个眼色:“干得漂亮!”
    “哈,”江山乐了,他当然知道自己的这招有多绝。
    当二位大主编都离开后,江海才走过来坐在了江山的身边。
    “难怪前几天老二跟着了魔一样,换做是我估计也一样。”
    “大哥我明确跟你讲,”江山侧着个身子,依在沙发扶手上:“就这书的作者,知道在香江有多火吗?”
    “金……庸?”
    仰靠在沙发上的江海,喃喃自语。
    这名字,他也听别人提起过几次,只可惜没见过对方的大作。
    “这作者写了不少类似《射雕英雄传》的武侠小说,为了肥水不留外人田,自己还专门办了份报纸,独家刊登自己的小说。”
    “在香江个人也能办报?”这事江海听着倒是新鲜。
    “个人办报没什么大不了的,”江山觉得能不能卖掉才是关键:“估计过两年内地也能办得到。”
    “那就不是你我能操心的事了,”江海同志的哈欠一个接着一个:
    “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26路翻车的新闻登出去之后,上面会有什么样的反应。”
    “这事你不用太担心,”江山倒是觉得:“依我的建议,江总编你明天也该跟着记者上医院一趟。”
    “我跟去干嘛?”
    “让荣斌的人买些罐头水果一块送去,毕竟有群众受伤了嘛。”
    话已至此,江海也明白了几分:“听你这意思,是让我瞧瞧受伤群众去。”
    “难道不该去慰问慰问?”
    “行~”江海拍了拍沙发两边对扶手:“是该去慰问一下。”
    “那我就先去忙了,”江山起身道别:“别忘了多拍些照片。”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
    “别忘了让他们穿上报社的马甲。”
    “好!”
    “别忘了……”
    “还有完没完?什么时候你也这么婆婆妈妈了?”
    “别忘了我那事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江海一愣,赶紧冲向了电话:“放心吧,周末一准能见报。”
    “你可真是我亲哥。”
    咕嘟咕嘟把茶水喝干后,江山才悠哉悠哉的向自己办公室走去。
    “嗯?怎么还没下班。”
    进门一见蒋壮壮好端端的坐在工位上,江山立刻就反应了过来:“有事?”
    “的确是有事,”蒋壮壮故作神秘的笑了笑:“猜猜看,刚刚谁给你打电话了?”
    “谁?”
    一见对方那个死样子,江山的心跟着一拎:“不会是日-本的长途吧?”
    这都多久了,江宁玩具厂的帐早结清了。
    算下来,余思归大小姐还有5万块钱存在他那呢。
    最近几天江山一直在挣扎,是不是该主动给日-本去个电话,关心一下。
    “那倒不是,”蒋壮壮没想到江山能想的那么远:“是燕京的长途,她说她姓刘。”
    “姓刘?”
    “这是我记下的回电号码,对方好像还挺着急,让你赶紧给回个电话。”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接过蒋壮壮手里的字条,江山在电话的转盘上一圈圈扒了起来。
    在最后一圈播盘转回原位的同时,江山对仍盯着他的蒋壮壮使了一个“赶紧下班,不要听我讲电话”的眼色。
    于是,办公室里很快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。
    “喂,”
    “是江山吧,我一听就是你,哈哈!”
    听筒的另一头,传出了一串熟悉的声音:“刘小庆同志?你怎么会给我打电话?”
    “叫什么同志啊,多见外,”对方顿时不乐意了:“不是让你叫我姐嘛!”
    “姐,小庆姐,”江山立马就从了她。
    “这还差不多,”刘小庆独特的声线,在电话里听着还挺悦耳:“江山,能帮我个忙吗?”
    “先说说是什么事。”
    “下个星期有几位日-本的女演员要来燕京访问,我被选为了国内的演员代表。”
    “真由美和栗原小卷?”
    “你已经知道了?”
    “也不想想我是干哪行的。”
    “哈哈,对对对你还是名报社记者呢!”刘小庆咯咯笑道。
    之前,江山倒没想到这里面还会有刘小庆的事:“不过,我能帮你什么呢?”
    “我现在接到的通知,就是陪着她们在燕京逛公园。”
    “多好的事!”
    “没说不是好事,不过你仔细想想……”刘小庆可一点都不见外:
    “那《追捕》的电影你也看过吧?她们穿得多时髦,我就不行了……
    大家都是演员,到时候肯定会站在一块拍照吧。”
    唠唠叨叨说了半天,江山早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。
    刘小庆同志正为自己的战衣和战鞋,苦恼呢!
    “听你这么一说,还真是这么回事。”
    “是吧,到时我可不仅只代表我个人。”
    “那是,你是代表咱们国家出征……噢不,出镜的嘛,”
    但,江山还是不明白:“可这事你找我有什么用?”
    江爸的服装二厂,自打喇叭裤的销量打开后,又赶制了一批高仓健的米色系风衣。
    之后,依然回归到了接国家订单,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工作中。
    “这几天我把燕京都逛遍了,”刘小庆在电话里诉者苦:“就没买着一件……就是……你还记得潘红在幸福可乐广告里,穿得那条连衣裙嘛?”
    “噢,”江山猛的醒悟过来:“你想要她那样的裙子。”
    “也不非的是一模一样的,时髦的就成。”
    “这个好办,明天我上百货大楼去看看。”
    “太好了,我就是想让你替我去找一找,不会太麻烦吧?”
    无论哪个年代,魔都给人民群众的印象,依然停留在潮流时尚的前沿。
    “不麻烦,”江山问道:“只买几条连衣裙吗?还要什么?”
    “凉鞋、帽子,反正时髦就成,别替我省钱,这次我豁出去了。”
    “呵呵,放心吧我有数。”
    “买好了以后你给我打电话,我们导演有熟人在火车站工作,到时候……”
    “不用麻烦了,”江山笑着道:“到时候,我亲自给你送燕京去。”
    “啊,”另一头的刘小庆,心头一暖:“不用不用,我……”
    “别跟我客气了,姐,”江山不想再逗她:“下个星期,正好我也要去燕京。”
    “这么巧,没骗我吧。”
    “说起来还真是巧了,我们报社接到了浦江电视台的邀请,下周一块去燕京采访,并且采访的对象还就是真由美……和你。”
    “真的假的,”满脸喜色的刘小庆,一双大眼惊得更圆了。
    “等着我小庆姐!”
    江山一口一个姐,叫得别提有多脆了。
    采访嘉宾里居然有老熟人,这还真是江山同志没想到的好事。
    挂上电话后的他,一路哼着杜邱之歌走向了街边。
    “二哥,”隔着老远就喊了一句:“我那事估计下周就差不多了。”
    这一会,正在绘制壁画的江河,也被江山的好心情给感染了。
    “找到门路了?”
    “一直都有门,只不过原本还不想麻烦他们,不过现在再想想,该走得捷径还得走。”
    “本来就是,”江河提醒道:“老三,你现在还年轻,出门还是得多靠朋友。”
    “好嘞,我听你的,”
    看着外墙上已经快完工的银行广告,江山笑道:“哥,你现在这速度也算是练上来了,比南-京路上的广告牌快多了。”
    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,他们那操作哪有我这省心。”
    80年代前后,即没有电脑设计,也没有电子打印。
    所有的户外广告全部靠人工绘制。
    一副广告牌从起稿到绘制完成,少说也得让两位工人师傅在脚手架上忙活一礼拜。
    就这,还不能算上刮风下雨的日子。
    最关键的是工钱,只能按广告单位的工资奖金结算。
    怎可能享受到百元一副稿费结算的高薪待遇。
    对于这些,江河心里清楚的很。
    他当然明白这都是兄弟们给他的关照。
    同时,江山也觉得这是二哥在支持自己的工作
    到了第二日,江海一早就迎着一轮红彤彤大太阳,哼哧哼哧的骑车出门了。
    路过街边的报亭时,赶紧停下车观察了一会。
    发现报亭货架上的正当中,厚厚的摆着一大摞报纸。
    正是自家的《东方都市报》。
    此时此刻,一条紧贴着“东方都市报”五个大字下方的新闻:《行驶中的26路无轨电车出现翻车事故》。
    正不断吸引着过来过往的看客。
    “呦,今天这是什么情况?公交车还能开翻了?”
    “真的、假的。”
    “师傅,给我拿一份东方都市报。”
    “也给我拿一份看看。”
    “不得了了,20多号人都受伤了。”
    “给我一份东方都市报。”
    江海撑着腿立在报亭旁,看着群众们见了头版的事故新闻后,先大惊失色、然后就人手一份报纸。
    很快,厚厚的一大摞《东方都市报》,肉眼可见就没了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出门买早饭的江山同志也溜达到了家门口的一间报亭。
    眼前的种种,几乎和江海看见的没区别。
    “同志,”江山递出了三分钱:“给来一份《解-放日报》。”
    在一众《东方都市报》的叫买声中,却有人花钱买下了一份《解-放日报》。
    和记忆中的一样,江山很快就在《解-放日报》上找到了一篇《26路无轨电车翻车事故》。
    标题、内容,全都与《东方都市报》十分相似。
    唯一不同的就是,《解-放日报》上的这篇新闻被安排在了第二版的一处角落位置。
    早上七点刚过,市宣传部的各个办公室里,此起彼伏响起了电话铃音。
    传达室的大爷伸头望了又望,工作经验相当丰富的他,已经忍不住皱起了眉头。手机用户看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106026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

  1. [其他小说]江昊叶梓瑶
  2. [玄幻小说]极道剑尊
  3. [都市小说]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
  4. [修真小说]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
  5. [玄幻小说]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
  6. [都市小说]我有一座随身农场
  7. [穿越小说]重生都市仙帝
  8. [穿越小说]满唐华彩
  9. [穿越小说]骗了康熙
  10. [玄幻小说]这个体质便宜卖
  11. [都市小说]讨逆
  12. [科幻小说]诸天从婴开始
  13. [玄幻小说]全民领主:我的亡灵会裂变
  14. [穿越小说]三国模拟器:这个马谡太稳健了
  15. [玄幻小说]灰烬领主
  16. [玄幻小说]陆地键仙
  17. [玄幻小说]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
  18. [都市小说]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
  19. [修真小说]太一道果
  20. [科幻小说]踏星
  21. [修真小说]山河志异
  22. [玄幻小说]吞噬古帝
  23. [玄幻小说]重生之都市仙尊
  24. [科幻小说]裂天空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