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居 > 都市小说 > 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> 第367章 江山就好这口
    第367章 江山就好这口
    香江城,林燕妮的公寓。
    在一大堆黄沾抱来的礼物中,身穿藕色缎面睡衣的女主人正抱着一大盒棍子。
    “这就是你说的火柴?”
    林燕妮左右看了看:“真的好大呀!”
    见对方半天没有回音,便侧脸瞧了过去:“怎么了?怎么这个表情呀?”
    “亲爱的。”
    “嗯?”
    “燕妮,”黄沾感觉还是叫名字庄重点:“你猜猜江生今天又去哪里了?”
    “他还能去哪,”林燕妮笑着摆弄着手里的纸盒:
    “连钓鱼台都去过了,还能有什么比那更威风的对方?他总不会连zn海都进的去吧?”
    盘腿窝在沙发上的女人,瞥着笑眼看向了黄沾。
    下一秒,却被对方脸上的表情僵住了笑颜:“你那是个什么表情……不会吧?江生……真进zn海啦?”
    刚惊过没多会的黄沾,非常满意的看着张着嘴的林燕妮:“没想到吧?他还就是去zn海啦!”
    “欧码噶!”
    “这有什么可吃惊的,”
    自认在香江独一份的黄沾,特庆幸能结识江山这位朋友:“那可是江生,对他来说就没什么不可能的事!”
    “我算是彻底明白了,”
    林燕妮好感慨啊:“千万别小看了内地。他们不是没有人才,而是……”
    “而是藏得太深了,”这时候,黄沾看向了林燕妮的胸怀:
    “就拿你怀里那盒火柴来说,我要是再晚去几分钟,就别想买到了。”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林燕妮拍了拍怀中的火柴盒:“这也是江生的主意?”
    “肯定啊,”黄沾断定:“看它的风格就知道,除了江山谁还能想出这鬼主意?”
    “嗯,”林燕妮点点头:“看着是挺有趣的。”
    说完,两人一同看向了林燕妮的大腿。
    此刻摆在她腿上的,真就是一盒超大尺寸的火柴盒。
    瞧那块头,都快赶上林女士的一条大腿了。
    这样的一盒大火柴,搁在货架上瞧着新鲜,捧在手里面看着好玩。
    轻轻撕开外包装后,林燕妮从侧面拉开了大火柴的抽屉。
    九盒不同画面,但一个系列的火柴稳稳的固定在其中。
    除了尺寸比平日见的大些,还真没瞧出有多大区别。
    “看来共党要是剥削起来,”黄沾笑道:“也是一把好手啊!”
    “嗨啊嗨啊,”
    林燕妮也挺赞同:“多加一个别出心裁的外包装,不但可以一下卖出9盒火柴,还能把9盒火柴的价格翻了三倍,真是太会做生意啦!”
    “像洋火这样见惯不怪的日用品,”
    作为内行人的黄沾,认真的总结了起来:“你要不玩点花样,还真卖不了高价。”
    “有道理,”
    就在这时,位于九宫格中间的一盒火柴,引起了林女士的注意:“咦?”
    咦过之后,一只嫩手伸向了那盒火柴。
    虽然此盒火柴看着一样普通,但在包装盒里的纸质隔拦上,只有它的下方标注了一行字:开盒见喜。
    下一秒,林燕妮毫不犹豫的推开了这盒火柴。
    紧接着,整个客厅就听见了一声惨叫:啊——
    与此同时,香江城里的很多地方都传出了同样的尖叫声、拍打声、顶肺声……以及哈哈笑声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直至此时,头一批运抵日、港、新三地的“开盒见喜超大火柴”系列,已全部售罄。
    江山亲自出手设计的这套新包装,不但可以一卖9盒。
    还在其中一只火柴盒里,暗藏了一点小心思。
    由一只小弹簧粘连的纸片:蟑螂、蜘蛛、鬼手、便便……
    会随着火柴盒的拉开,猛的弹出。
    这些刚弹起时颤颤悠悠、活蹦乱跳的纸片大军,立刻把一大片初次见面的群众吓了一哆嗦。
    流行于90年代初的整蛊盒,无疑给现如今的海外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黑旋风。
    原本只因为大可爱包装出手的群众,在叫过笑过后,又开始为内有乾坤的9连包重新冲进了市场。
    一时间,日、港、新三地的大朋友、小朋友,都陆续听到了“开盒有喜”的传奇恐怖故事。
    于是,原本只是试销售的“大火柴”系列,只上市三日便被一扫而空。
    到最后,统一牌火柴系列,在线上广告和线下传闻的联手攻势下,终于在海外掀起了一片闻所未闻的火柴告急事件。
    其必然造成的后果就是,以外汇为支付方式的订单,如雪片般的飘向了浦江外贸局的怀抱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说起来,打元朝时就存在的钱粮胡同,还是个风水宝地呢。”
    这一会,燕京城里几位面对钱粮胡同34号稍息的人,正听着王世襄同志的现场介绍:
    “钱粮胡同、钱粮胡同,顾名思义就是掌管钱粮的胡同,”
    看着眼前的青砖彩瓦,王世襄缓缓说道:
    “这胡同搁明朝时是造币厂的所在地。
    之后满清入关,钱粮胡同又成了户部发放粮饷的地方,熟称南厂。”
    “南厂?”
    江山一听,不乐意了:“东厂西厂的那个南厂?”
    “你还真能想,”王世襄笑呵呵的拍了江山一肩膀:
    “清朝那会的户部有四个铸币厂,分别取名为东西南北,钱粮胡同就是其中的南厂。”
    “这儿自古就是达官贵人的久居之地,”
    黄永钰在一旁补充道:“燕京城的老话:东城富、西城阔、崇文穷、宣武破,基本就是这几个区的财务现状。”
    江山算是听明白了:“难怪您二位的家都在东城,合着就因为这片区养人啊!”
    “你当这地方是我自己挑的,”黄永钰:“那是央美分我的房。”
    “分得更牛,”江山就好这口:“连钱都不用掏了。”
    “当初,梦家兄刚从国外返回燕京时,”王世襄接着聊道:“先是寄住在我那所燕大的宅子里。
    之后,由于出版了一本《殷墟卜辞综述》,梦家兄便拿着8000元的稿费买下了这套四合院。
    当时为了给即将回国的夫人一个惊喜,梦家兄可真没少花心思。
    他这套宅子里的明代家具全都是一堂一堂的,跟我那些东拼西凑的根本就是两码事。
    又过了许多年,等到梦家兄在河北去世后,这所宅子就一直空着了。”
    “天有不测风云,”王世襄看着江山:“人有花好月圆,等到一切都熬过去的时候,天就大亮了!”
    “叔,”
    江山揽着王世襄道:
    “若我江老三果真有一日能搬进东城,您那些宝贝家具想怎么摆就怎么摆。
    过好数、照好册,该是您的永远都是您的,我一件都不馋!”
    “那怎么行,”王世襄的心一热:“我挺大岁数一人,哪能占小辈的便宜。”
    “是我占您便宜,”江山继续道:“您听我说,不管日后我在哪买了宅子,都想麻烦您帮我一忙。”
    王世襄:“是我能帮得上的?”
    江山:“您要是帮不上,就没二人了。”
    王世襄嘴角一弯:“说仔细点,伱究竟想干嘛?”
    “我想要的,”
    江山大手一挥:“是一套从里到外、从上到下,每一件家具、窗棂、扶栏……
    反正只要是条件允许,最好连一花盆都是一水的老物件。”
    “就是说,”王世襄明白了:“你想弄一屋子的古董呗?”
    江山:“能成吗?”
    黄永钰撇着嘴摇摇头:“成倒是能成。”
    王世襄:“满京城寻呗。”
    “听着倒是挺美的,”黄永钰:“但要是这么搞的话,时间和经费就没个准头了。”
    “不过……”王世襄笑道:“我倒是挺感兴趣的。”
    “时间、经费、图纸,”江山道:“都不是问题,人手也不用你们操心,只要帮着张罗些装饰材料就成!”
    “只要你不着急,”王世襄拍板道:“那就没什么问题了!”
    “那咱们还等什么,”
    这一会的黄永钰,比江山都等不急了:“赶紧想辙买宅子去吧!”
    ()手机用户看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106026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