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居 > 其他小说 > 新崇祯纪实 > 23农学院
    思考再三,朱由检委婉的道:“朕觉得,既然他在学问上有成就,还是为朕多培养些可用之人吧。”
    徐光启听了,知道没戏,只好暂时熄了这个想法:“陛下,既名农学院,当以农业为主,您希望臣做哪些事?”
    “先生请看。”提起这个,朱由检从袖中取出一张纸,上面写满了字。
    当然,不是朱由检的字,虽然崇祯是书法大家,可他不是。
    徐光启接过来一看,林林总总几十条,头立马大了,草草看完:“臣觉得陛下有些好大喜功了。”
    “先生,没要求您都做,前面几条才是重点。”
    徐光启低头再看。
    开头一行两个大字:井灌。
    研究汇总勘察水源技术,挖井技术,灌溉技术,要尽快见到成果,越快越好。
    一,从山西山东直隶寻耐旱高产玉米品种,研究种植技术,在直隶山东山西推广。
    二,从南方引进番薯使之适应北方环境。
    三,从南方大量引进桑树苗,改良直隶桑树品种,实验引进蚕种。
    四,选择柞树品种大量育苗,改善山东柞蚕品种。
    五,选择优良果树品种育苗,三省各地选择适合品种种植。
    还有什么山区恢复植被,什么北边沙漠边缘植树防沙,什么养殖家禽猪羊鱼肥料等等,徐光启直接无视了。
    徐光启沉思半响。
    这里面,无论是培育耐寒番薯还是树苗,都至少要三年。
    井灌,他的农政全书里就收有这方面的知识,而且很全。
    只是,说起来简单,推广很难。
    都是因为成本。
    井分普通小井与大些的砖井,还分深浅,又分轱辘井.桔槔井.水车井。
    每井造价从一二两到十几两不等。
    能灌溉多少地?
    也要看地下水源的情况。
    轱辘井与桔槔井旱时仅可够三四亩之用,正常时也不过四五亩至十亩。
    砖井深者用牲口挽拽水车,旱时十余亩,正常二十余亩,至多四十亩。
    还有一种特殊的也少见的井——豁泉井,直接挖掘出大型泉眼,这种井就厉害了,通常在五十亩至百亩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人力问题,轱辘井与桔槔井需要三四人连续干,每天仅可灌溉六到八亩。
    北方各家动辄几十亩地,一旦旱时,哪来许多人力提水?
    这可是纯体力活!
    一二两银子开的井,种菜还可以,种地未免不济事。
    大井,普通人家又负担不起。
    而且,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水源的,掘井有可能不出水,还有少量的井,过一段时间后会干涸。
    这个损失普通农户同样负担不起。
    思考许久。
    “陛下,选址与掘井,臣的书里都有。”见朱由检张嘴要问,又道:“此书宫里有。”
    “只是,陛下仔细了解过吗?”又将弊端一一讲了一遍。
    朱由检傻眼了。
    尼玛,那么多小说都说井灌可保农户度过大旱,合着都是吹牛逼啊!
    “先生先教一批掘井学生,银子的事,朕再想想。”
    稳定大于天,无论如何也要解决,如果每家每户有一口井,至少不会饿死。
    徐光启又道:“玉米,令各地进贡良种,臣种植后再从中择优种植,两三年之内当能见效。顺便还可以培养麦种。
    番薯,臣家乡就有,如果要移植到北方,臣不敢对此保证什么,臣估计至少要两三年才能初见成效。
    桑树柞树果树,这些树如果要有所出产,少则三年多则五六年。”
    “先生只管育苗,一年之后,朕就会派人分发各地种植。”
    “若如此倒也简单,臣择树种扦插育苗,生根后移植就是。
    只是,山东那边太远,臣力所不及啊!”
    “这个简单,您先试试,不行的话,朕在山东也划一块地给你就是,你可以派人去负责。”
    “这样倒不是不行。”徐光启点头道。
    “朕观先生对养鸡鸭猪羊没什么兴趣,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陛下可知何不食肉糜?”
    一句话把朱由检噎的说不出话,尼玛,劳资就那么像白痴吗?
    “陛下,若是有利可图,农户自然会养。农户不养,那只能是有种种原因让农户无利可图了。
    鸡鸭等物,农户一直在养,时不时拿鸡蛋鸭蛋换些零用钱。
    猪羊等牲口,吃的多长的慢,农户饲养可能得不偿失,到底是什么原因,陛下若有兴趣,可派人去查询一番。”
    行,咱说不过你,你等着,看劳资弄个立体养殖给你看。
    “先生学生从何而来?臣这几个人可当不得大事。”
    “各府县招募,落第的秀才生员都可以应考先生,您来把关录取事宜。
    学生,只要是识字的都可以报名学习,学院会管饭,但是没有薪水。”
    还可以,各县的生员每月也就给点粮食,这待遇不错,徐光启又问道“臣不明白,陛下为什么只提三省,陕西呢?”
    朱由检笑了笑,没有解释。
    陕西?明年就要大打出手了,还管个屁,朱由检在心里嘀咕。
    劳资连河南都管不了,何况陕西?
    不解决陕西那帮子混蛋官吏,什么招到了陕西都不好使;不解决陕西,在河南做什么都是浪费感情。
    这三省好歹在眼皮子底下,盯着点还能挽救,再者,三省灾害相对也轻一点。
    见朱由检不答,徐光启也不再问,在心里想着心事。
    他是南方人,又人老成精,一眼就看出对南方来说有些不妥。
    直隶恢复桑蚕业,对南方是个打击,山东山蚕,同样如此。
    只是这话没法说,对皇帝来说,南方人是子民,北方人同样是子民。
    幸亏,他不知道朱由检打算在北方推广棉纺织,如果知道更会担忧。
    当前的明朝纺织业,是北方种植棉花,南方买去纺织,然后再把棉布卖回北方,原因是北方空气干燥不适合纺织。
    其实,这时候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,只是没有推广开。
    历史上,直到清朝中期才完成纺织本地化。
    现在朱由检打算强行推广。
    方法也很简单,挖掘地窖房纺织。
    房子大部在地下,地上只有窗与屋顶,这样空气干燥度就适合了。
    眼见要冷场,朱由检道:“王之心,你派人陪着先生去上林苑择地,看中那块需要增建多少房舍由先生决定,你回头报与朕即可。”
    “不用看了。”徐光启笑眯眯的说:“顺义县西北良牧署就不错,养过牲口的地方,土地也肥。”
    “没问题。”朱由检一口答应:“先生要多大地方?”
    “陛下想要农学院育多少苗?”
    又有些傻眼,我怎么知道需要多少?
    “先生,一亩地能有多少树苗?
    果树柞树一亩地能种多少棵?
    种玉米一亩能收多少,又需要多少种子?”
    “这要看陛下怎么打算了。
    如果生根就移走,种上万颗也未尝不可。
    如果一年后移走,至多三千棵。
    树木不同,一亩地种多少棵也有区别,大体在几十颗。
    每亩玉米种子大约五升以上,至多不会超过一斗。
    亩产要看品种,一石以上是有的。”
    朱由检点头:“王之心,知道顺义良牧署有多少地吗?”
    “回万岁爷,小的不知,不过一两千顷总是有的。”
    “好,先生,朕给农学院一顷地做校园,应该足够了,有重要的作物您也可以种在里面。
    玉米地,第一批也不会种太多,朕给三十顷,明年选出良种后如果不够朕再给。
    番薯地,开始一顷足够了。
    树苗地,十顷够不够?
    总共四十二顷,给五十顷够不够?”
    徐光启依旧笑眯眯的:“足够,怎么不够?臣估计您第一年也找不到多少愿意种树的人,这些树苗说不得还得再种一年。
    还有,陛下的林衡署里面果木就不错,春天时臣需要去剪些枝条,还需要陛下允许。”
    “您尽管去,朕会让王之心去知会他们。”
    “就此说定,臣今日就先去选地,计算所需房舍,臣告退。”起身行礼后转头对王之心道:“还不去快去找几个小太监陪同老夫去择地?”
    连个招呼也不打,王之心怒了,从朱由检登基还没人敢对他这么无礼。
    不过看朱由检挺看重这老头,也没敢多说,转身去找人了,只是脸色阴沉的很。手机用户看新崇祯纪实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108974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

  1. [其他小说]情海狂徒之涅槃
  2. [科幻小说]诸天从婴开始
  3. [玄幻小说]全民领主:我的亡灵会裂变
  4. [穿越小说]三国模拟器:这个马谡太稳健了
  5. [都市小说]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
  6. [修真小说]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
  7. [修真小说]五仙门
  8. [玄幻小说]苟道不死
  9. [其他小说]御兽从零分开始
  10. [玄幻小说]遮天记
  11. [穿越小说]骗了康熙
  12. [玄幻小说]万神主宰
  13. [玄幻小说]这个体质便宜卖
  14. [玄幻小说]妖龙古帝
  15. [都市小说]讨逆
  16. [玄幻小说]武神主宰
  17. [科幻小说]踏星
  18. [都市小说]舔狗反派只想苟,女主不按套路走!
  19. [穿越小说]一号狂枭
  20. [玄幻小说]吞噬古帝
  21. [都市小说]做局
  22. [其他小说]我家大神竟然是个撒娇精
  23. [都市小说]都市风云
  24. [其他小说]都市沉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