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居 > 其他小说 > 新崇祯纪实 > 42法司
    “臣不明白。”
    咱家还有名声?
    魏忠贤心道,陛下莫不是在消遣咱家?
    “朕记得皇城外有登闻鼓,怎么也从来没听它响起过?”
    “这个...,陛下,其中缘由很多,一时半会说不清。”
    这个不说也明白。
    明代的司法,不说也罢。
    就连农民进城打官司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,其余可想而知。
    衙门口向外开,有理无钱莫进来!
    基层是这样,京师也一个鸟样。
    没钱就没理。
    想动?
    还是老问题,你兜里没人。
    “老魏,你出身底层,当知百姓疾苦。
    百姓之所以会这么苦,原因很多,而这之中,又以法司为害民之本。
    如果法司能为民做主,天下的胥吏贪官又怎么敢如此累民害民?”
    魏忠贤沉默片刻道:“陛下,此痼疾不是现在才有的,汉唐以来就是这样,当年太祖爷杀了那么多官也不管用。”
    “朕知道,朕会一点点来,试一试能找到一个好办法。”
    “您打算如何做?”
    “先从京师做起,登闻鼓已经形同摆设,朕打算用起来。”
    “以朝廷那些胥吏的德性,陛下,没人敢用的。”魏忠贤摇头。
    “所以朕打算交给你。”
    “臣不明白。”
    “朕会在京师内外城十三个城门各设一个登闻鼓,废除敲鼓陋习。
    你东厂监管敲鼓事宜,依然由督察院审理,只是东厂全程参与审案。
    案犯也由东厂看押,免得出什么幺蛾子。”
    登闻鼓在长安右门外,现在是由一个六科御史,一个锦衣卫官几个校尉负责接案子。
    登闻鼓有个好处,就是默许越级上告——假如审理后确有冤情的话,否则会挨一百板子,不过对于无处伸冤的人来说,似乎挨一百板子也值得,皇城根下通常也没人敢将案犯打死。
    至于受理案件范围限制,朱由检不打算改。现在律令是婚嫁田地等民事案件不管,科考落第不管,自宫求进不管,藩王不管,挺合理。
    “即使这样,也没人敢敲,胥吏有的是办法让百姓不敢敲不能敲。”
    “朕不是不知民间疾苦之人,要想让百姓好过些,这事情总是要做的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早些做总比晚些做好,即使没有人敲鼓,借着这个名头,朕也能培养些人手。
    万一有一个敲的,你把它办的漂漂亮亮的,说不准就会越来越多,办的多了,你老魏的名声不就打出去了。”
    “臣的名声早就臭了,要不要也无所谓。
    不过这事要是做成了,可是京师百姓的福气,臣在这里先替京师百姓叩谢陛下。”
    “你先筹划一番,挑选人手,过了年就开张。
    做这事名正言顺,哪个不开眼的多嘴,朕会让他知道厉害。”
    魏忠贤见朱由检决心已下,当即道:“臣一定尽心竭力。”
    “还有,以后用人记得多给点银子,不能太多,至少要让人一家能过的去。
    对了,普通人家,若是糊口需要多少银子?
    如果过的普通一点需要多少?”
    “普通人家按五口算,糊口的话要15到20两银子,仅可以糊口,能吃饱,吃不好。
    普通要20到30两,能吃饱,隔段时间能吃些肉。
    如果是官员就不好估计了,人情来往太多,百十两是最低了。”
    “朕知道了。”朱由检点点头,与他估计的差不多:“让郭允厚将禁卫四营粮饷赶紧定下发来,你自去做事。”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
    魏忠贤告退。
    记得后世有一个小偷与守卫的理论,是根据博弈论纳什理论之类的推演出来的。
    结论是:小偷作案的频率,并不是由对小偷的惩罚力度决定的,而是由对守卫的惩罚力度决定的!
    只有守卫不敢睡觉,小偷的作案频率才会明显下降。
    放在大明,官吏贪腐就是小偷,法司就是守卫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只管官吏不抓法司,大明的贪腐无休无止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即使朱元璋对贪腐的官吏赶尽杀绝,可官员依然前仆后继争先贪腐的原因就是守卫不管用了。
    大明皇帝也意识到这一点,所以都察院不管用了就设锦衣卫,锦衣卫也用不顺手时就设东西厂,问题是,谁来监督东西厂?
    似乎,这在皇朝时期基本是无解的。
    似乎,汉代的告冕令与朱元璋的允许百姓抓官进京有些效果。
    似乎,现在可以试试能不能在大明的法司撕开一条小口子,顺带着培养一批人为以后做准备。
    再召田而耕。
    “臣已清点出四千空额,还有近万寄禄官,臣不敢擅动。”
    寄禄官,皇帝赏赐大臣与外戚的子侄锦衣卫官职,不干事光领饷。
    “暂且记下,马上就过年了,让他们再过一个舒服的年好了。”朱由检也想过个好年,不想在年前多生枝节。
    “臣将京师内刺虎.光棍.把棍调查一番后,除了有勋戚的背景在后之外,又发现国子监有人参与其中。”
    “抓起来。”朱由检有些烦躁,早就知道明末监生与各地生员里有很大比例的害群之马,只是一时没想起来照顾他们。
    这次勋贵动用地痞给他提了个醒,该收拾一番了。
    “臣建议陛下再等等。”
    “嗯?”
    “陛下,这些人好勇斗狠,敲诈勒索.行凶杀人无恶不作,抓了他们只会大快人心。
    只是,他们多与衙门小吏内外勾结,甚至五城兵马司也不甚干净,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带着衣甲武器纵马出城,每日里靠劫掠近郊为生。
    对他们不抓则已,如果要抓必须以雷霆之势一网打尽,否则更增祸害。”
    与衙役勾结?
    这很正常,不勾结怎么会堂而皇之的招摇过市?
    或许是个机会,朱由检没有说话,默默的盘算着。
    计划里,除了抓住军事,还要有一个试点培养自己的班底。
    否则,即使有了枪杆子,面对政务他也没人可用。
    人,不会从天上掉下来,培养也需要时间,越早开始越好。
    “说说看。”
    “臣的锦衣卫,现在只有缉捕盗贼属官旗校八十余人,分巡旗校二百六十余人,实在是有心无力。
    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,臣挑选可靠人手将他们内情打探清楚,再配以大汉将军营官兵,将他们一网打尽。”
    “拖得久了,更容易走漏风声。”朱由检觉得有些不靠谱。
    “陛下,臣会以心腹属下打探,抓捕则全部交由大汉将军营。
    如果走漏了风声,任凭陛下处置。”
    可用!
    朱由检很满意:“你觉得什么时间合适?”
    “这些人也要过节的,腊月二十四祭灶,甚至年三十更好。
    到时候将内外城城门全部关闭,让他们插翅难飞。”
    “三十吧,百姓都在守岁,对他们影响最小。
    你好好做,朕不会亏待忠心能干之人。”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
    朱由检很满意,扫除地痞无赖赚个名声,如果能顺带着揪出一俩家勋戚就完美了。
    一个个都挺牛,敢不给朕面子,朕可是睚眦必报的。
    不过,他还是没想到,最后还是得由他亲自叫停。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    十一月底,曹化淳来报,铁矿煤窑都勘察完毕。
    “陛下,大喜,勘察发现一片铁矿,无需掘井,挖开地面不多厚就是矿苗,现在已经开始建炼铁炉。
    煤井只有三十丈,已经开始建煤窑,焦窑也已经开工。”
    “有什么问题吗?”
    “煤窑焦窑铁矿井炼铁,哪一样都需要大量的人,您又不许签发民役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成本高很多。”
    “大约需要多少?”
    “目前大约七八百人,明年扩建后要数千人。”
    “招募吧。”役太坑,能不用还是别用了。手机用户看新崇祯纪实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108974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

  1. [其他小说]锦鲤神医养包子
  2. [修真小说]我在凡人科学修仙
  3. [穿越小说]骗了康熙
  4. [玄幻小说]这个体质便宜卖
  5. [其他小说]陆少的暖婚新妻
  6. [其他小说]影视世界生活录
  7. [玄幻小说]极道剑尊
  8. [都市小说]讨逆
  9. [都市小说]龙王令
  10. [科幻小说]诸天从婴开始
  11. [玄幻小说]全民领主:我的亡灵会裂变
  12. [玄幻小说]帝霸
  13. [穿越小说]三国模拟器:这个马谡太稳健了
  14. [都市小说]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
  15. [修真小说]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
  16. [玄幻小说]九星神龙诀
  17. [科幻小说]裂天空骑
  18. [修真小说]五仙门
  19. [玄幻小说]苟道不死
  20. [其他小说]天下游鱼
  21. [其他小说]末日:我有一个装备栏?
  22. [其他小说]末世了,等到娃都生了你还不来?
  23. [玄幻小说]太荒吞天诀
  24. [玄幻小说]天道天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