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居 > 其他小说 > 新崇祯纪实 > 79不请自来的温体仁
    胖子很明白,现在去三营里任职,下属军官都是与自己一起训出来的。
    如果去选练营任教官,有机会再去任职时,手下军官可就都是自己的学生了。
    这其中的意味,如果他还不明白,那可就白瞎了吃的这些苦头了。
    看着三人谢恩,朱由检懒得多说。
    收心也要适可而止,过了就是画蛇添足了。
    挥手让他们自己去寻刘元彬。
    三个步营营地也决定了,本身忠勇营全是新兵,加之曹文诏觉得叔侄俩把好地方都占了不合适,最后是孙应元的四卫营胜出。
    今日之后,四营就会陆续搬迁,只有大汉将军营会留两千兵力守卫宫城。
    搬迁之后会逐步换装,营地也会封闭。
    ————
    三月二十二日,朱由检意外的接到一份题本。
    题本是温体仁所进,题为‘论科举取士事’。
    “今之守令多半出于进士。盖进士出身,仅凭三场文字取中……不能预知其人之有才无才,必然会贤愚俱进贪廉皆收。
    ……当今取士之法,不可不思变通之道也。”
    不是很意外,以温体仁的精明,看出他的意图是很简单的事——朱由检自认玩心机的话,这些大臣个个都能算得上他的祖师。
    仅仅两天后就上疏直言,这么有决断力就很难得了。
    召见。
    照例文华殿,温体仁行礼过后安坐不语,朱由检则打量着这个牛人。
    此时温体仁已经五十多岁了,不过保养的不错,看上去也就四十多岁。
    这货说起来也是阉党,任职浙江时曾经为魏忠贤立生祠。
    看看温体仁没有开口的意思,朱由检只得先开口道:“朕观先生之疏颇有新意,还请先生详细为朕解惑。”
    温体仁清了清嗓子,不慌不忙的道:“陛下问起,臣当知无不言。
    科举之弊,其一在于选人不当,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几载,一朝会试,则靠着几篇文章就登堂入室成为一地主官。
    他们所读无非是四书五经而已,写文章是极好的,然于经济实务上则一无所知。
    更有一等人,孝悌仁义不过是纸面文章,所求唯有富贵与虚名;孝悌仁义只是他们进身之阶,在心中却是丝毫也没有的。
    其二在于当今选官只重进士资格。太祖时,举人监生进士三者并取,升迁全看考成,仕途并无二致。
    而今虽未明言,但监生举人仕途到一府主簿也就到顶了,上进无望的时候,自然就会拼命贪墨。
    而今更有一弊,乃是乡党把持乡试,选才沦为笑柄。”
    “如何解决?”
    “臣以为,若能废除科考则最好,若不能则科举内容要改。
    当恢复汉唐时以实务为主,监生举人亦要解除限制,给他们上升之路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臣以为当再行举荐之制,举主有连坐之责。
    臣认为,方今在县令推官之内选拔御史之法甚为不妥。县令能转御史,则谁敢弹劾他们?
    御史选任当另选别途,臣以为当从博士教授中选取,御史亦不能转任各省直部衙主官。”
    “汉唐之制?请先生继续细说。”
    “唐代,科举分为明法科.明经科.明算科等等十数科,分别录取所需各种人才。
    更有秀才科,非知识渊博之人不可,历来敢于报名者都少之又少。
    本朝八股取士,与之相比何异于天壤之别。”
    “御史选拔?”
    “御史选拔之弊,在于本该是受监察的人,却有资格进入监察衙门。
    御史本该监察别人,却又随时有可能进入被监察衙门。
    如此,哪个会认真做事?
    敷衍搪塞,以后大家和和气气,岂不妙哉!”
    温体仁对答如流,对此显然已经考虑许久。
    厉害!
    牛人就是牛人,任何时候都能顺应时宜露出头角。
    无怪乎他能先与周延儒一起扳倒东林党,在隐忍数年后又一举扳倒周延儒登上首辅宝座,更是在多疑的崇祯手下干了六七年首辅,是崇祯朝任职时间最长的首辅。
    历史上他吃准了崇祯这个中二不欲放权的特点,每当崇祯问计都以‘臣并无长处,唯有公心’来搪塞,这么一来崇祯反而对他愈加放心。
    不过他也被东林党编排的不轻,任职其间甚至弄出了个民谣来——‘礼部重开天榜,状元探花榜眼,有些惶恐。内阁翻成妓馆,乌龟王八篾片,总是遭瘟’。
    惶恐——礼部尚书黄士俊是状元,左右侍郎孔贞运、陈子壮,一个是榜眼、一个是探花。
    乌龟——温体仁,他是乌程籍,归安人。
    王八——王应熊,四川巴县人。
    篾片——吴宗达,一贯的没有主见,秉承温体仁意见行事。
    至于说民谣?
    你去大街上抓几个草民让他做这么一首试试?
    要知道此时可没有网络让他查。
    现在看到机会,立马又跳了出来。
    “陕西之事,先生如何看?”朱由检再问。
    “陕西寇盗之起,在于民之饥寒交迫,民之困于饥寒交迫,夫天灾外,亦由于贪官污吏之索求无度。”
    “陕西寇盗,是天灾,亦是人祸,如果一地主官能善加抚恤赈济灾民,何至于此?
    臣虽未去查看过,也敢断定人祸大于天灾。”
    嗯,中规中矩。
    其实这之间的原因,很多人都明白,可就是没人说出来,大伙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,演戏给他看。
    ————
    朱由检自知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目光敏锐的人,如果要动这几事,利弊一时之间也难以看清,还得仔细想想。
    “先生还有什么提议吗?”这就是准备结束谈话了。
    温体仁略一犹豫,片刻后就说道:“陛下可知应社否?”
    “先生请讲。”
    应社?
    什么鬼?
    他只知道大名鼎鼎的复社,还是因为复社首领张溥出了6万两银子替周延儒买首辅一事才去了解了一些。
    说起张溥,绝对是个人才。
    这厮别出心裁的用合资募股的方式筹资6万银子替周延儒买首辅宝座,事先还商定了周延儒上台后对各股东的回报,不去经商绝对屈才了。
    这厮在崇祯元年成立复社后,一直活跃到崇祯十年死去。
    这期间他为朝廷科考选人才费心操持,拉关系讲人情送银子,务必要让科考考选出合格的人才。
    为了朝廷选拔大臣也操碎了心,不惜搭上自家的银子也要为朝廷分忧。
    真可谓以布衣遥控朝政,风光无限!
    “陛下,应社成立于天启四年,以苏州府杨彝.顾梦麟.张溥.张釆为首,张溥与张釆实际主持。”
    “先生等等,这些年不是禁止私开书院讲学吗?”
    明白了,应社就是复社的前身。
    温体仁不以为然的一笑:“可他们没有讲学,而是以士子聚集交流学问的名义。
    何况,苏州府地方主官又多有东林余孽。”
    “先生继续。”明白了。
    “应社成立之后,就以复兴儒学的名义广收门徒。
    至如今,门下何止千百人,势力所及除江南外亦扩至江北.
    每每聚会则抨击朝政议论大臣,每逢科举则在其中操纵舞弊。”
    “陛下可知,张采为今科进士新任庶吉士,张溥则为国子监生,二人在京师也不安分,又组织了燕台十子盟。”
    厉害,天子脚下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!
    朱由检虽然不在乎,可现在魏公公还没垮台呢,档禁也没取消,这就有点藐视朝廷政令了。
    “陛下可知苏州‘开读之变’?”
    朱由检摇头,只知道好像是太监收税被打死人了,开读之变什么鬼?
    “先帝时,朝廷派人去苏州捉拿周顺昌进京。
    苏州竟然聚集万人以上阻挠,并以武力袭杀缇骑。
    之后又聚集500学子,公然阻挠朝廷政令,与朝廷作对。
    这些事里,应社诸人大多参与。”
    嗯,这个知道,名字不知道,说事就明白了。
    也是牛逼了,武力对抗朝廷!
    至于说民众自愿聚集?
    估计这时候的人还没有后世民众的觉悟,不多说。
    “先生的意思是?”
    “禁结社。”温体仁言简意赅。手机用户看新崇祯纪实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108974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

  1. [其他小说]噬念魔意剑
  2. [修真小说]五仙门
  3. [玄幻小说]苟道不死
  4. [其他小说]我家官人姓欧阳
  5. [穿越小说]骗了康熙
  6. [玄幻小说]这个体质便宜卖
  7. [其他小说]卑陈门
  8. [其他小说]带着农场闯明末
  9. [都市小说]讨逆
  10. [科幻小说]诸天从婴开始
  11. [其他小说]师徒双双打boss
  12. [玄幻小说]全民领主:我的亡灵会裂变
  13. [穿越小说]三国模拟器:这个马谡太稳健了
  14. [都市小说]女神的医品兵王
  15. [其他小说]爱之代价
  16. [都市小说]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
  17. [修真小说]我在凡人科学修仙
  18. [修真小说]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
  19. [其他小说]陆少的暖婚新妻
  20. [其他小说]影视世界生活录
  21. [玄幻小说]极道剑尊
  22. [其他小说]天命系统之上品医仙
  23. [都市小说]龙王令
  24. [玄幻小说]帝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