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居 > 其他小说 > 新崇祯纪实 > 121田妃
    黄昏时分,永宁宫里,甬道上绿藤架下。
    田妃舒服的躺在垫着厚厚的绸缎的竹躺椅上,手抚隆起的腹部,身子轻轻地摇晃着竹椅。
    她头上盘着发髻,插着金珠釵,额戴鸾凤冠,身着淡黄色轻纱罗衣。
    纱衣里面有绯交裆、红袖腹做衬,里外掩映,直似乱花迷人眼。
    随着一阵阵微风吹来,田妃一脸的惬意。
    远处几个宫女围坐在案几旁,正在安静的玩着麻将,即使偶尔有些争执,也刻意压低了声音。
    几人身穿各色罗衣,头上却都是简单的盘起发髻,以青纱包起,外插钗、钏。
    田弘遇的续弦吴氏在旁边做着针线,边絮絮叨叨:“娘娘啊,你怀着身子呢,就不能安稳点吗?”
    田妃听了只是抿着嘴笑,却还是照旧。
    大明规制,除了大节日,命妇只有每月朔望才可入宫觐见后妃,即使后妃家人也是如此。
    至于出宫探亲?
    您一定是电视剧看多了。
    朱由检觉得老是不让后妃见家人也太不人道了,因此准许后妃母亲可以随时探望。
    至于父亲,还是免了吧。
    自从怀孕后,田妃就时不时的将继母接进宫里,顺便也是照顾她,吴氏在宫里的时间反倒多过在家里。
    田妃自幼丧母,这个继母即是继母,也是教授她琴艺的老师,关系亲密的很。
    吴氏仍旧不住嘴:“你自小性情温婉,这才多久不见?怎么性子反倒野了许多?”
    田妃听了,想起皇帝对她的宠爱,嘴角笑意更浓。
    见田妃不说话,吴氏又嘟囔道:“就知道笑,当心笑傻了。”
    田妃还是不说话,却伸手捏起粒葡萄,灵巧的剥去外皮,有些笨拙的探身送入吴氏口中。
    吴氏只得无奈的摇摇头,却笑的甚是开心。
    说起来,吴氏也不过三十多岁,远不到絮叨的年纪,只是在宫里什么也不敢做,哪里都不敢去,除了絮叨也没有别的娱乐了。
    没一会,吴氏又嘟囔起来:“这些宫女这么没规矩,娘娘也不管管,这怎么能行?”
    “嬷嬷,少说几句吧。”田妃轻轻地笑道:“又没有事,让她们玩会。”
    嬷嬷,大明南京、扬州一带对母亲的俗称之一。
    吴氏又说了几句,忽然道:“前日回家,老爷说有些麻烦。”
    田妃听了忙道:“什么麻烦?”
    “老爷说这些日子有个煤窑的原主想要回去。”吴氏有些迟疑的说。
    田妃是多么灵巧的心思,一听就明白了,顿时恼了:“不是让嬷嬷给爹说过吗,自己出银子,千万不要沾那些歪门邪道,怎么就是不听?”
    田妃掌管各处作坊账簿,看见有赚钱的生意自然不会忘了家人。
    虽然不能直接给,可门路也是很难得的。
    吴氏弱弱的说:“娘娘又不是不知道,嬷嬷一个妇道人家,哪里敢对老爷多说。”
    田妃柳眉竖起:“明儿嬷嬷就回去告诉爹,有多少都赶紧还给人家,留着是想惹出麻烦害女儿吗?”
    “就听娘娘的,明儿就回去告诉老爷。”吴氏又有些迟疑:“皇帝那么宠娘娘,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怪罪娘娘呢?”
    小事?
    皇后可不就因为几句话就被冷落到现在!
    又没法分说,只是道:“告诉爹爹,若是不想害女儿,就将家里这种事都收拾干净。
    想赚钱,就自己出银子开几个煤窑、棉布作坊,缺本钱的话,女儿这里还有些例银。”
    吴氏见田妃真的生气了,忙应承道:“都依着娘娘,娘娘千万别生气,小心肚里的孩子。”
    正闲谈着,门外有宫女气喘吁吁的跑进来,一路笑着来到田妃近前道:“陛下快到宫门了。”
    田妃笑逐颜开,伸手让宫女扶她起来,慢慢的向外走去。
    偌大的后宫只有这一个男人,若是没人盯着就怪了。
    还没到影壁墙,朱由检就已经进来了,见状忙到:“别出来了,你回去坐着就好。”
    田妃笑了笑,有些艰难的做了个福,依言转身回到躺椅坐好。
    朱由检也过去坐下——早有宫女再取来躺椅并放在一起,吴氏则早已远远地行礼后避开了。
    “陛下今日又去外校场了?”田妃摸出丝巾在朱由检脸上擦了一下灰尘。
    “嗯。”
    “也别太劳累了,事情不是一天做完的。”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
    看着田妃的肚子有些担心:“要不,先将事情交给别人去做,等你身体方便了再管起来?”
    “奴管的过来,再说每日里呆在宫里才闷呢。”
    “那就随你了,只是千万别逞强。”
    舒舒服服的向后一躺,道:“最近事多,让你父亲检点一些,若是有什么事,朕面上须不好看。”
    “奴晓得,早就叮嘱了。”
    “嗯。”
    两人靠在一起闲话,朱由检时不时的将耳朵、手贴在田妃高高隆起的腹部,感受着儿子的动静。
    ------
    朱由检每天呆在外校场,并非不务正业。
    不常呆在这里不行,真的不行。
    因为甩开文臣确定武将统兵制度后,能够如臂使指的指挥军队的皇帝,都是在军中享有巨大的声望的皇帝。
    这种制度,需要皇帝以训练、指挥、亲征等方式在军中树立威信,否则极易出现军阀化。
    比如朱元璋、朱棣父子,依靠其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累积的威望,对军队有着绝对的控制力。
    而如果像其后历代宅男皇帝,不管有没有文臣,军队早晚都会完蛋,要么变成废物,要么变成军阀。
    现在没有战事,他也只能通过训练来初步建立些威信。
    光这些还不行。
    还要建立一套人才选拔机制,否则极易出现将门,导致军队尾大不掉。
    朱由检计划的是剽窃军校制度。
    皇帝亲自挂名校长,通过训练、学习在后备军官里建立起权威,以减少废物将领出现的几率,也避免大量将门的出现。
    再配合后勤制约,只要别连续出现几代昏君,军队应该不会出问题。
    想到昏君,又想到大明的立长制。
    大明的制度很容易出现无厘头的皇帝,可朝局很稳定。
    后金的秘密立储制度保证了出昏君的比例很小,可后患也很明显。
    随着对大明的了解加深,他也知道这是一个禁忌。
    很纠结,也很为难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禁军的指挥体系也基本定了下来。
    在内校场设立禁军衙门,不设长官直属于皇帝——像正德那样封自己为总兵是不能干的。
    下辖现在禁军四营,御马监调入禁军衙门,转变职能改以管理粮饷与监视军队。
    现在大队一级已经基本确定。
    每大队新增六磅炮两门,辎重队十辆辎重车二十名车夫,铁匠等各一名,军医一名——太医院负责培训外科医生,外加管库等若干。
    每个步兵大队700人出头,骑兵大队400出头。
    两种大队每月吃喝加军饷都是大约1600两。
    保留四个营的营号,但是编制要扩大,每营最终达到两万人。
    每营下设两协,每协下辖三个营,每营下辖五个大队。
    这个规模,每个营都可以独当一面,又不至于过于庞大而失控。
    等选练营体系建立起来以后,禁军总规模要达到二十万人,足以应对任何需要。
    只是,所需银子也不是小数。手机用户看新崇祯纪实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108974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

  1. [其他小说]冷情帝少神秘妻
  2. [都市小说]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
  3. [玄幻小说]妖龙古帝
  4. [修真小说]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
  5. [玄幻小说]武神主宰
  6. [科幻小说]踏星
  7. [都市小说]舔狗反派只想苟,女主不按套路走!
  8. [穿越小说]骗了康熙
  9. [玄幻小说]这个体质便宜卖
  10. [都市小说]讨逆
  11. [科幻小说]诸天从婴开始
  12. [玄幻小说]九星神龙诀
  13. [玄幻小说]全民领主:我的亡灵会裂变
  14. [科幻小说]裂天空骑
  15. [穿越小说]三国模拟器:这个马谡太稳健了
  16. [修真小说]五仙门
  17. [玄幻小说]苟道不死
  18. [其他小说]御兽从零分开始
  19. [玄幻小说]遮天记
  20. [玄幻小说]万神主宰
  21. [其他小说]魂穿后我成了男儿郎
  22. [其他小说]时光冉染玉城
  23. [其他小说]晗曦
  24. [其他小说]拍案传奇之换子疑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