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mysql_query() [function.mysql-query]: Too many connections in /home/wwwroot/shuhaiju.net/modules/article/class/package.php on line 447

Warning: mysql_query() [function.mysql-query]: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/home/wwwroot/shuhaiju.net/modules/article/class/package.php on line 447
第三百五十九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(下)_走进不科学_科幻小说_书海居
书海居 > 科幻小说 > 走进不科学 > 第三百五十九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(下)

第三百五十九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(下)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观察力强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。
    在徐云此前设计的实验方案中。
    他先是排除了相同方向铅离子的激发可能,接着规划出了如何筛除多余的带电粒子。
    但还有一个步骤并没有说明,那就是......
    怎么才能收集到孤点粒子呢?
    要知道。
    目前很多所谓的微粒,实际上很难——或者说没多少可能能被肉眼看到。
    比如夸克。
    夸克为亚原子结构,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显微镜可以对亚原子结构进行观测。
    即便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其衍生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,在平行和垂直于样品表面方向的分辨率分别可达0.1nm和0.01nm,也依旧只能分辨到单个原子。
    只是由于色紧闭原理的缘故,我们可以判断出它的很多特性罢了。
    比如用如红色的up夸克与反红色的anti-down夸克结合可以得到介子。
    三个颜色或三个反颜色结合可以得到重子等等......
    目前这些比原子更小的微粒,大多数都只是大型加速器之类实验收集散射出来的粒子信号,然后用模型去对它们做的性质解释。
    也就是那些微粒确实存在,但很难触摸。
    除了质子、电子等少数情况,其他微粒的生成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力。
    至于孤点粒子么......
    显然不在容易收集的范畴——即便在微观世界里,它都没有“实体”呢。
    因此想要对孤点粒子进行基态处理,徐云他们还有一件个环节需要先行解决:
    那就是如何去‘活捉’到孤点粒子。
    只有‘活捉’了孤点粒子,才能将它们聚集并且形成基态。
    就像前头举过的高速公路的例子一样,铲车能把所有车子推聚到一起的前提,就是车子本身要是个实体。
    这个现实世界里看似简单到近乎弱智的概念,在孤点粒子面前却是个难题。
    而徐云‘活捉’孤点粒子的方法嘛........
    华夏有句老话。
    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。
    意思就是想要解开贞操带,就必须要让那个锁贞操带的人来才行。
    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这个实验。
    至于孤点粒子的系铃人,自然就是4685Λ超子了。
    也就是当初微粒爱情故事中的.......
    女主人公。
    正是靠着它(她)与孤点粒子的交互作用,潘院士他们当初才观察到了孤点粒子的信息。
    只是这一次。
    Λ超子的任务不再是和孤点粒子一同去殉情,而是将孤点粒子吸引到一起。
    这一步靠的便是......
    Λ超子体内的那颗介子。
    众所周知。
    在物理学界,激发介子的方式有很多。
    例如霓虹的t2k实验,就是用质子流撞击石墨产生π介子和k介子。
    然后它们衰变,主要产生μ子和μ中微子。
    徐云这次设计的,则是让Λ超子去撞击p型半导体。
    这种方法可以生成10^?8秒寿命的介子,这些介子可以给孤点粒子拥有极短时间的‘实体’状态——当初的微粒爱情故事中,正是4685Λ超子给出了一颗介子,才让孤点粒子能够触摸到超子的躯体。
    靠着这短暂的时间,便足够下磁光囚禁阱了。
    某种意义上来说......
    这也算是美人计?
    视线再回归到实验的通道里。
    在经过各种手段的筛除后。
    通道里只剩下了孤点粒子以及4685Λ超子。
    二者互相掺杂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    不过很快。
    随着预设的程序....或者说代码的激活,一套准直器开始聚焦运行。
    很早以前提及过。
    加速器加速粒子一般是电场加速或者微波馈入能量,需要粒子带电。
    4685Λ超子作为一种不带电粒子,自然不能实现加速。
    不过没关系。
    电中性粒子无法加速,但可以减速的嘛。
    比如核反应中可以施加中子慢化剂,而4685Λ超子的减速,只需要......
    加水的硼砂。
    准直器通过不参与反应的光子确定了耦合参数,一块放有加水硼砂的陶瓷板从通道上空落下。
    休——
    一束又一束的孤点粒子与4685Λ超子混合束流穿过。
    孤点粒子由于无实体的特性不受影响,照常飞过。
    4685Λ超子则被减速。
    两种粒子就此分离。
    接着很快。
    减速后的4685Λ超子重重撞击到了另一块p型半导体上,4685Λ超子的重子数失去守恒。
    短短的10-^15秒内。
    p型半导体的周围便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介子。
    与此同时。
    领先一步的孤点粒子仿佛受到了吸引,从头前的身位瞬间闪烁到了p型半导体周围。
    在与介子结合后,他们短暂的获得了实体。
    然后......
    这些孤点粒子就像是当初前来救援艾斯奥特曼的五兄弟一般,被希波利特星人的陷阱(磁光囚禁阱)给牢牢的捕捉到了。
    这一切从束流发射、碰撞、筛选到结束,现实之中只过去了......
    1.14514秒。
    徐云和陆朝阳等人的心中甚至还来不及产生各种情绪,面前的显现屏便出现了一道绿色的长方形框架:
    【已捕获】
    这是预设定程序在捕捉到孤点粒子后会自动弹出的提示,确认成功与否的逻辑主要是区域能量的变动。
    “小徐!”
    由于精神太过集中,负责观察耦合态数据的梁浩然也顾不得叫徐云徐博士了,下意识便喊出了平日里对徐云的称呼:
    “实体孤点粒子已经已经捕捉到了,根据衰减图表来看,如果我们不上其他手段,它们大概可以持续‘实体’状态15秒钟!”
    见此情形。
    徐云不由和陆朝阳对视一眼,连忙转头下令:
    “降温,立刻降温!”
    啪啪啪——
    温度示数表前的叶莹莹闻言飞快的输入着指令,同时问道:
    “徐博士,温度降到多少?”
    徐云大手一挥:
    “200nk吧,反正咱们不是欧洲人,不缺电!”
    “明白!”
    nk。
    这是低温领域常用的一种单位,为10的-9次方k。
    人类早在19995年完成第一次玻色-爱因斯坦凝聚的时候,就已经达到了这个精度。
    如今实验室最低温度纪录已经突破到pk量级,即绝对零度以上三十八万亿分之一摄氏度的数量级。(/d/10.1103/physrevc.13.1236)
    只是‘世界之眸’试验舱目前还没那么精尖的设备,同时徐云此番的需求倒也不至于那么高,200nk就差不多了。
    温度很快开始下降。
    零下26度......
    零下38度......
    零下73度.....
    零下206度......
    直到......
    199.996nk。
    短短3秒钟内,捕捉地带的温度便无限接近了200nk。
    随着温度的降低。
    大量暂时拥有实体化状态的孤点粒子,就这样彻底被冻结在了p型半导体周围。
    随后一个磁刚度为9.4t·m的双消色差结构顶点探测器缓缓从通道上方落下,开始以云室手段对孤点粒子进行研究。
    早先梁浩然曾经说过,孤点粒子持续实体的时间大概有十五秒钟。
    毕竟这次的实验过程中4685Λ超子是先一步消失的,并非像当初那般直接与孤点粒子对撞。
    交互作用的量级远不如潘院士他们第一次实验时那么高,持续时间自然就会长一点。
    而从他汇报情况到徐云做出指示、叶莹莹输入口令、温度下降的所有环节,耗时大概在.......
    10秒前后。
    也就是说.......
    被冻结的孤点粒子,这时候其实已经开始衰变了。
    众所周知。
    当一个粒子衰变后。
    它的末态虽然带着动量。
    但如果从相对初态粒子的静止坐标系里看,末态粒子的能量和,就是初态粒子的质量。
    因此在计算末态粒子不变质量时,会在末态粒子质量这里有个delta函数。
    同时呢。
    由于初态粒子是不稳定的,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,不稳定粒子会有一个”宽度“——半宽度的倒数即是其寿命。
    所以在技术手段上,可以根据这个情况做出不变质量-事例数的二维图,然后通过明显的峰来判断粒子是否处于基态。
    因此很快。
    项目组便开始了相关检测。
    “喷注进行中,树图阶已经传输到主操作端了!”
    “高能光子结果不太明显,不变质量分布似乎没啥规律.......”
    “没关系,这是正常的,毕竟孤点粒子本身就没有静质量定义嘛,我们的设备精度测不出来那些数据不算意外——话说高能mu子的结果怎么样?”
    “费曼图已经出了,性质上有些类似共线发散,也就是非常靠近某个末态性状。”
    “徐博士,重构硬散射过程的图表我也发给你了.......”
    “徐博士,外卖大概还有一个小时会送到......”
    各种各样的信息,慢慢的规律到了操作台。
    所有人都在专心致志的负责着自己的工作,将各项数据收集、录入、计算。
    徐云和陆朝阳也没干看着,也都亲自下场处理着各项数据。
    就这样。
    时间一分一秒的缓缓流逝。
    ......
    两个小时后。
    徐云和陆朝阳面前的显像屏上,赫然显示着一张有些古怪的图像:
    图像的内容是类似丘陵一般有些起伏的3d模型,其中大部分区域虽然有凸起有凹陷,但幅度都相对较小。
    唯独最左边的区域例外。
    只见此时此刻。
    最左侧的区域中,有着一根如同擎天柱般直直耸立的凸起,画风极其异常。
    其他起伏区域在它面前,犹如普通人类站在迪迦的身边般渺小。
    仿佛......
    所有的东西都累加在了这里一样。
    看着这幅图像。
    徐云不由与陆朝阳对视一眼,二者眼中同时闪过一丝喜色,轻呼出了一口气。
    随后陆朝阳主动让开半个身位走到一旁,同时对徐云投了个眼神,说道:
    “小徐,这事儿你来说吧。”
    徐云心知陆朝阳这是在给自己造势的机会,便客气的朝他点了点头。
    接着他转头看向台下众人,沉默片刻,说道:
    “各位,请安静一下。”
    台下顿时落针可闻。
    徐云胸口微微鼓起,深吸一口气,说:
    “现在...我正式宣布,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,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孤点粒子的基态化处理!”
    “考虑到孤点粒子的特殊性,目前应该还没有其他小组与我们在同个赛道上进行竞争。”
    “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这也是整个物理学界内对孤点粒子基态化的......”
    “首破!”
    随着徐云这番话的出口。
    现场的气氛微微一凝,旋即便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与掌声:
    “芜湖~徐神牛批!
    !”
    “乌拉!”
    “欧耶,首破!
    !
    ”
    这股氛围可不是众人为给徐云捧场而刻意装出来的姿态,而是反馈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。
    毕竟一来这是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,也是项目组的开门红。
    从玄学角度来说,无疑算是一个极佳的好彩头。
    二来嘛.......
    也有个很现实的原因。
    那就是随着孤点粒子基态化的首破,即便项目组接下来没有任何成果产出,他们都稳稳的可以混到一篇中科院二区起步的期刊二作。
    没错,二区起步。
    如果运气足够好.......
    甚至可能更高!
    这可不是臆想,而是有现实数据支撑的。
    截止到2022年。
    物理学界观测到ψ高度震荡的粒子/准粒子只有18种。
    最早的是1995年的铷,最近的是2011年的激子。
    这18种微粒除了锶登上了《advan physics-x》、钙登上了《scipost physics》这两篇中科院二区期刊之外。
    其他16种全上了一区期刊——其中还不乏s那档的究极高峰。
    所以如果单独讨论徐云他们今天的实验成果,一区期刊其实都不存在所谓运气好能上的说法,而是保底的囊中之物。
    只是.....
    别忘了。
    潘院士和赵政国那边发现孤点粒子的论文还没发呢。
    等时机合适。
    他们必然会带着徐云为共同作者,发表一篇描述孤点粒子的论文。
    那是一篇必然能上s期刊的成果,势必将引起很大的讨论度。
    如此一来......
    单纯孤点粒子的基态化技术就可能会被视为衍生研究,自动的下滑了一档了。
    就像两支参加英雄联盟s赛的队伍,一支突破历史进入了四强,另一支则拿了冠军。
    四强队伍虽然创造了最好成绩,但在冠军面前,热度必然要被分走一大半。
    徐云他们此时面临的就差不多是这么个情况。
    但即便如此,项目组上一区的几率也不会低于......
    40%!
    如此一来,众人怎能不欣喜?
    .........
    注:
    有没有人能猜到章节名是什么意思?不明白的可以插个眼
    82中文网手机用户看走进不科学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86326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