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海居 > 穿越小说 >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> 第0399章 我要这个世界有何用?
    也幸亏,三孙提前对陶成道有交待。
    陶成道把铁铉一家都接到大明科技院保护起来。
    还有那个解缙,看来,去年三孙在宫里打骂他,一点都不亏!
    居然这么没骨气?!
    听说三孙死在沙漠了,马上就反水,投向二孙!
    最气人的是,解缙这小子竟然抛下《洪武大典》不编了!
    编写《洪武大典》,是咱交待的任务!
    为编写这个,咱提拔了解缙,并交待户部和吏部,要地方给地方,要钱物给钱物,要官员给官员!
    听说咱“驾崩”了,解缙恐怕连悲伤都没有!
    朱允炆简直太不像话了,就算是咱驾崩了,你难道不第一时间找找咱的身首?难道不应该是第一时间向胡人宣战吗?
   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登基!
    第四天就把咱定下的年号给改了,从洪武改成了建文!
    二孙,这就是跟咱对着干!
    咱说的话,难道不是祖训?
    二孙,你连祖训都不听了吗?
    还擅自更定官制!
    不听祖训、不循祖制,这真是反天了!
    现在这么一想,四子朱棣从北地起兵,发起靖难之役,倒是可以理解!
    「果然,帝王的心思你别猜。」
    「老朱成功地骗过了所有人。」
    朱元璋的耳朵又支楞起来了。
    三孙说什么?咱骗过了所有人?
    咱作为皇帝,至于骗人吗?
    「去年,老朱时时处处做出一副亲近我、偏爱我的样子,天下人都上了老朱的当!」
    「让蓝家、常家都看到了我当储君的希望。」
    「老朱这么做,就是让大家云里雾里的!」
    「老朱亲近我,只不过是看一看朝廷百官的反应,以便看清楚各种势力是如何盘根错节的。」
    「老朱对我如此亲近,毫无理由,我怎么都想不明白。」
    「就算是后来我暴露了一些科技知识,老朱也不至于对我这么好!」
    「后来,我差一点都信了!」
    「现在看,我也被老朱给骗了!」
    朱元璋心中又是一阵委屈,三孙啊,你怎么可以这么说你爷爷?
    咱亲近你、偏爱你,是因为你有本事、有品行!
    咱亲近你、偏爱你,就是想让你当储君!
    咱,何时骗过你?
    呃,这个,咱现在装作火器营的人,蒙着面,这也不算骗,咱顶多是善意伪装!没有恶意欺骗!
    「从去年到现在,总是担心老朱选我当储君,看来,我真是多虑了。」
    「这就叫自作多情!」
    「这就叫杞人忧天!」
    朱元璋有些心塞,三孙啊,还是天天在担忧当储君!
    难道咱的大明,还入不了三孙的法眼?
    难道咱的龙椅上扎满了铁钉?
    很多人紧紧盯着这个位置,而三孙却弃若敝屣!
    但,既然如此,三孙你为何执意西来?
    并且还要为大明控制和占领西域,为大明打下一片新的疆王?
    这又是为了什么?
    有句诗叫做: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
    难道三孙不想登大位、只想做大事?
    三孙说他自作多情,错了呀,错了!
    咱就是准备让你当储君的,之所以没有宣布,是因为三孙你太苟了!
    你一直不显露本事,咱怎么向天下人交待?
    你不显露本事,二孙和四子都不服气呀。
    「老朱这一招,骗过了所有人呐。」
    「老朱居然以考察新都的名义,跟着我一直跑到长安,又一路跟到了嘉峪关。」
    「这给全天下的人一种印象,老朱的眼里只有我!」
    「谁知道老朱早就写好了密旨。」
    密旨?哪儿来的密旨?咱啥时候写好了密旨?
    三孙,你不要胡说好不好?
    「沐瑶说,朱允炆之所以迅速登基,是因为老朱留下密旨,选定了朱允炆为大明储君。」
    「老朱身边的老太监刘洪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都证明,老朱的确是早就写好了密旨。」
    密旨!
    刘洪!
    蒋瓛!
    日它姥姥!
    你们两个货证明咱写了密旨?!
    好大的狗胆!
    居然撒谎!弥天大谎!
    咱,何时写过这样的密旨?!
    刘洪,蒋瓛,待回到应天,诛你九族!
    刘洪,蒋瓛,罪不可赦!
    但,背后的主使,更是罪上加罪!
    背后的主使,想都不用想,正是二孙朱允炆!
    一想到朱允炆,朱元璋脑中浮现出一个女人:朱允炆的母亲——吕氏。
    一定是这个女人搞的鬼!
    刘洪,跟着咱这么多年,居然是此等无耻的货色!
    难怪三孙说咱的大明,是什么“史上最大太监帝国”!
    居然从咱这里就开始了!
    朱元璋想到这里,看了一眼朱允熥,发现他的表情没有丝毫沮丧!
    平静无比!
    「不得不承认,姜还是老的辣。」
    「老朱虽说是老了,但就是老辣。」
    「老朱这一招,真高明!」
    「老朱创造了封建帝王平稳过渡的方法!」
    「在封建社会,只有这种方法才是有效的。」
    「只有这样选定储君,皇子皇孙们才不会争来争去。」
    朱元璋无语了,不争来争去才怪?
    搞个密诏,皇子皇孙就不争了?
    「这种方法,是二十年后清朝的雍正皇帝创造的。哪知道历史有所改变,老朱居然提前搞出来了。」
    「雍正皇帝得到皇帝位置之前,可谓是明争暗斗,皇子们结成几伙互相攻击。」
    「最后,雍正皇帝赢了。」
    「为了防止为争储君、骨肉相残的悲剧,雍正皇帝在继位第一年就会见王公大臣,宣布了他的一项重大决定。」
    「因为他的儿子们都还小,雍正皇帝就提前选择了储君,亲写密旨,亲自封存到一个密匣之中。」
    「雍正皇帝在乾清宫御书“正大光明”匾额,把密匣放到匾额的后面,这也是宫中最高之处,宫中人都能看得见。」
    「所有王公大臣都同意之后,雍正帝就命令诸臣退下,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当面将密封的锦匣收藏于“正大光明”匾后。」
    「后来,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,“常以随身”。」
    「雍正帝四子宝亲王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,他就是乾隆皇帝。」
    「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,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。」
    「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。」
    「乾隆皇帝完善了对西.藏的统治,占领了西域,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,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。」
    「乾隆帝在对历朝历代的建储法详加比较剖析后,认定秘密建储“实为美善”,进一步将秘密建储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“建储家法”。」
    「乾隆以后,自嘉庆到咸丰,都是按秘密建储制继承皇位的。」
    「秘密建储与公开建储相比较,避免了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而发生的残酷争斗,对稳定政局具有一定作用。」
    「如果皇帝从一开始就选定储君,但谁也不知道,那么,所有的皇子皇孙们就不想那么多了,为结局已经定了,再争也没用。」
    朱元璋听到这里,没想到还会有这样一种方法。
    这种建储之法,咱是用不上了!
    回到应天之后,咱一脚把二孙朱允炆给踢下龙椅!
    咱直接宣布,三孙朱允熥这大明储君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轮台城。
    这是一座古老的城池,建于唐代。
    从内地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南、中、北三道。
    其中北道最为通畅,由玉门关经伊州沿天山北麓西行,经庭州、轮台、热海至碎叶。
    这就是唐代边塞诗中的轮台。
    这与后来天山以南的轮台县不是同一个地方。
    此时,轮台城中,号角声声,如呜如咽。
    马哈里的尸体已经被穿上了蓝裤,套上了白布衫,躺在柴草之上。
    兀纳失里手执火把,面部狰狞,狠狠地扔进了柴堆。
    火烧起来了,映红了一张张或悲伤、或愤怒的脸。
    兀纳失里抽出马刀,吼道:“儿子死了,我要这个世界有何用?”手机用户看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请浏览https://m.shuhaiju.com/wapbook/87057.html,更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
热门新书推荐

  1. [其他小说]巨星农夫
  2. [修真小说]盖世双谐
  3. [其他小说]生命之源
  4. [修真小说]我在凡人科学修仙
  5. [其他小说]童心杀手
  6. [修真小说]叩问仙道
  7. [其他小说]花脸阎罗
  8. [其他小说]来吧,互相伤害
  9. [玄幻小说]人族镇守使
  10. [其他小说]我死后,渣男疯了
  11. [其他小说]逃荒后三岁福宝被团宠了
  12. [玄幻小说]修罗武神
  13. [其他小说]大唐皇太孙:开局屠了天策上将府
  14. [其他小说]陆九卿墨箫
  15. [其他小说]狂龙出狱
  16. [科幻小说]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
  17. [其他小说]借钱节目中,我首富身份被曝光
  18. [穿越小说]骗了康熙
  19. [其他小说]绝世猛龙
  20. [玄幻小说]这个体质便宜卖
  21. [其他小说]财阀小娇妻:叔,你要宠坏我了!
  22. [都市小说]龙王令
  23. [其他小说]程西傅铭煜
  24. [玄幻小说]星辰之主